|
|
|
|

|
 |
|
 |
|
健康與疾病的關聯
|
疾病與健康的過程
健康 |
自己感覺有症狀 |
醫生檢查有徵兆 |
形成疾病
(疾病症狀) |
醫生治療
(症狀控制) |
身心健康 |
亞健康狀況 |
疾病階段 |
治療階段 |
..世界衛生组織(WHO)將健 ..康概念定為「
..不單單是沒有 ..疾病或身體虚 ..弱,而是身體 ..、心理和社會 ..適應的圓滿狀
..態」 |
‧便秘,易腹瀉
‧肩頸僵硬
‧胃疼胸悶
‧心悸
‧耳鳴
‧過重、過輕
‧頭昏、頭痛
‧無力感
‧容易疲倦
‧容易緊張
‧思想渙散
‧心煩意亂
‧視力下降
‧鼻塞眩晕
‧承受壓力
能力減低
‧心情暴躁 |
‧膽固醇高
‧高血壓
‧高血糖
‧高血脂
‧尿蛋白高
‧心電圖稍有異常 |
‧糖尿病
‧心血管疾病(動脈 硬化,中風等)
‧腫瘤(癌症)
‧阿茲海默症
‧自閉症
‧憂鬱症
‧氣喘
‧紅斑性狼瘡
‧骨質疏鬆症
‧關節炎、痛風
‧脂肪肝
‧甲狀腺亢進
‧尿失禁
‧蕁麻疹
‧過敏 |
‧醫院專業化,醫 生負責該器官項 目
‧症狀治療或症狀
控制
‧「頭痛醫頭,腳
痛醫腳」,將人 分成數十份,不 把人當作一個整 體來看待 |
沒有生病,不代表就是健康!

沒有生病,不代表就是健康;很多疾病已經發生,只是您還不知道! 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將健康概念定為“不單單是没有疾病或身體虚弱,而是身體、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圓滿狀態”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、心、靈都健康,可是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有一些狀況,如便秘,易腹瀉、肩頸僵硬、胃疼胸悶、心悸、耳鳴、過重、過輕、頭昏、頭痛、無力感等等,這些都是「慢性病」的起因,但是去看醫生有時反而檢查不出來什麼病,通常叫您回家休息、休息。
千萬不要勉強成習慣,習慣成自然!

等您『習慣或適應』這些症狀後,以為這種狀況就是【正常】,日積月累只要生活習慣沒改變,您的狀況將會越來越明顯,此時醫生才會靠儀器檢查出有明顯徵兆,如三高症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,這時也還算在亞健康狀況),醫生最多也只是開藥來『控制』狀況,但是大家都知道:西藥有副作用,吃太多,吃太久會…
症狀在長期忍受「有症狀」,卻以為沒關係時,一旦形成疾病(慢性病),那您的問題就麻煩了;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(動脈硬化,中風等) 、腫瘤(癌症)等等都會找上門,那時會是自己痛苦,家人也受累,經濟上的負擔更不必說了!此時大多數的人都會說:「怎麼會是我?那麼倒楣?」,要後悔也來不及,只能長嘆:「早知道,我就…」,千金難買早知道唉!
上表即是疾病與健康的過程,變化過程為「健康」→「自己感覺有徵兆」→「醫生檢查症狀」→「形成疾病」→「醫生治療」,慢性病其實是一種『生活習慣病』,只要找出不合適的生活習慣及改善飲食習慣,上述的狀況都是可逆轉的;重點只有一點:是我真的想要的!如此您就一定作的到!

照顧生命而不是照顧生病!
健康是您的權利,保健是您的責任。
|
|
|
 |
|
 |
|
|
|